9月28日,顺丰与UPS宣布成立的合资公司事项已取得所有必需的监管审批、备案和登记,合资公司正式成立。同时,顺丰与UPS将推出联合品牌的全新产品——“SF-UPS直运+”。
据悉,“SF-UPS 直运+”为经济型国际快递产品,针对追求性价比、重视货物安全、服务质量稳定、清关便捷的客户,将首先推出中国出口至美国航线的服务,转运时效稳定在7个工作日之内。该产品采用由顺丰上门取件,提供良好客户体验。依托UPS强大的航空网络资源,快递抵达目的地美国后,由UPS提供快速清关服务,并完成“最后一公里”派送。“SF-UPS 直运+”将率先在华南推出,并在年内覆盖全国。
简而言之就是,顺丰借助UPS的航空网络资源布局国际市场,UPS借顺丰优势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一个凭借良好的服务负责收件,一个凭借优势网络负责运输与配送。这款产品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这中国国内企业、优质服务企业“走出去”。
订单互相承接,服务全球链接
从5月份顺丰宣布与UPS合作,到如今“大招”终于落地,不少人纷纷点赞,并认为这一“订单承接”模式将链接起全球服务。
有业内士人指出,以前顺丰发美国的专线快递基本模式是中国口岸集货,定空运仓位到美国口岸,口岸清关完毕,美国本地转给UPS做派送。而如今与UPS合资,即使在货运旺季,客户仍然能得到充足的仓位保障,在第一时间上载货物。这个服务可以说是目前UPS中国发美国的特快服务的一大补充。此外,顺丰也可能取代很多中国口岸UPS代理,因为顺丰有遍布全国的网络。
反向看美国到中国的进口,由于以前的快递操作模式默认为商业快件,对于个人物品跟电商清关有天然的不足。如今UPS与顺丰达成合作,其或将得到一些其他国际快递企业难以得到的优惠政策。或许,这也是国际巨头与顺丰合作的一大原因。此外,借助于UPS在美国国内的网络,美国到中国的跨境电商物流渠道也可能会被彻底的打通。
基于此,还有不少人认为,如此模式,国内、国际其他快递也能效仿,FedEx、DHL等国际快递一直以来受制于外资企业的服务范围,难以进一步开发中国市场,而顺丰+UPS的这种模式对于国际快递企业显然是一次机会,更何况UPS与顺丰已经打响了首炮。而且,国内快递企业也能不通过“买买买”或自建网络进行海外布局。
上市企业出海
各大快递上市后,纷纷将眼光瞄准了海外市场。如去年底,申通全包租赁一架波音货机从中国香港飞往捷克布拉格,最快30小时内即可完成中欧跨境收派。
然而,相较于顺丰这次“出海”,圆通、韵达、申通在布局国际市场时主要是通过“买买买”或自建来实现初海外布局。如早些年,申通完成对美国优晟速递的全资收购,并实现申通美国公司的经营;韵达位于纽约的美国服务中心也正式运营;今年5月初,圆通发文宣布拟以现金方式收购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先达国际物流控股有限公司,欲通过此举加速国际布局。
而且就在上市之际,企业大佬们都表示,未来将以投资并购等方式加速对相关国际物流公司的整合,以拓展海外市场。的确,通过收购的方式来布局国际业务,并以此打通国际物流通道,无疑是国内快递企业快速布局国际市场的捷径。正如有专家所言,上市企业对新涉及的业务、市场实施“从零开始自建”的可能性比较小,其会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来整合被并购者既有资源,所以只要有合适的“目标”,这些企业就会发起收购。
但不能否认的是,并购亦属于重资产开拓市场模式,相较于顺丰与UPS的合资,似乎都显得“有些沉重”。因此,顺丰确实为兼并重组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模式。
差距引发 整合猜想
对于此次顺丰与UPS的合资,也有人也看到差距,并表示,我国快递企业的发展态势虽迅猛,而且整体服务也相当不错,但相较于UPS、FedEx等国际快递巨头的基建设施、全球布局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如顺丰作为国内强势拥有货机的快递企业之一,拥有40架货架,但UPS是数百架,因此对于国际快件顺丰承担“上门取件,提供良好客户体验”的角色,而UPS则是负责运输与派送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还有人大胆猜测,能否将国内快递企业所持有的货机进行整合,共同发力国际市场?然而就算联合全部货机,也不足百架,因此,在国际航空快件布局上,我国还是难以匹敌国际巨头。
而这差距或将变成我快递企业“出海”的动力,以顺丰与UPS合作的模式为案例,开始走上合资的道路,服务全球消费者,并打通跨境电商的通道。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转载须联系授权。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