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近两年开行数量迅猛增长,也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发展速度并不能掩盖市场的“畸形”,一场没有硝烟的货源争夺战,正在中欧班列市场愈打愈烈——
当前,在回程货源少、成本高的窘境下,各路中欧班列纷纷将补贴策略作为争夺市场的利器,大打价格战,甚至“赔本赚吆喝”,这引发了不少争议,也将中欧班列推至风口浪尖。
离开了补贴,中欧班列能否从容应对新的国际货运市场?
离开了补贴,中欧班列可否形成自身“造血”功能?
离开了补贴,中欧班列的发展活力是否一如往常?
离开了补贴,中欧班列能否坦然向赔本说“不”?
离开了补贴,中欧班列将以什么优势吸引客户?
面对万亿级的货运市场,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中欧班列开行的初衷——
何为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是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往来于中国、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在中国扩大对外合作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中欧班列具有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综合优势,已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为实现中欧间的道路联通、物流畅通,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运力保障。
各个城市为何不计成本“放血”补贴?
无疑,对各个城市而言,开行中欧班列,不但有利于紧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化解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而且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在“一带一路”大好形势下,谁成为了中欧货运的集散中心,谁就能掌握未来“新丝路”的商业脉搏,不去抢占先机,等瓜熟蒂落,就会悔之晚矣。各个城市“乐此不疲”地对中欧班列给予补贴,不仅是为了谋取对外贸易利益,也有促进当地产业升级的考虑。
于是,为获取更多货源,各个城市不计成本地“放血”补贴,补贴策略的力度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鹬蚌相争,谁能得利?
但殊不知,“你高一尺,我便高一丈”的过度补贴策略,已成为阻碍中欧班列健康发展的一大乱象。既扰乱了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对少数始终采取纯市场化运作的中欧班列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内陆城市为争夺中欧铁路通道起点,对内不计成本,由各个城市的补贴策略来争抢货源;对外概不议价,任由沿线国家抬高运价,价差都由当地政府下属的企业补贴消化。这种分散货源、多口对外的无序竞争,导致铁路资源的浪费。
以中部省份为例,现在开通的有合肥、西安、武汉、成都、郑州和长沙等城市,规划中的还有太原和南昌两地,因为货源地几乎一致,而且这些城市距离太近,揽货时争夺客户在所难免,因此竞争十分激烈。但这样一来,货主也都在比,哪里补贴策略的力度大就在哪里发货,有些货物甚至因价格原因舍近求远,绕了一大圈才到达班列始发地,浪费了大量物流资源。
据《经济参考报》1月份报道,目前中欧班列每标箱运输成本不低于6000美元,有的班列为争抢货源只收取成本一半的运费。运价竞争使大部分班列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只靠当地的补贴策略才能维持。地方的补贴标准从每只集装箱2000元升至4000元,有的甚至达到6000元;有的每开行一班,补贴运营企业100万元;有的参照海运价格,对超出部分给予补贴,补贴额占成本的6成。
显然,非理智的价格战只会导致竞争加剧、市场环境恶化、政府负担加重等恶果。同时,各个城市盲目开行中欧班列,不但会导致运输线路和设施的重复建设,而且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不利于对外谈判。鹬蚌相争,谁能得利?细细思量来,恐谁都清楚,但这种补贴模式,究竟要如何突破?摆在了大家面前。
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对中欧班列的需求也更加旺盛,这既为中欧班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中欧班列的服务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张国庆就指出,地方补贴策略对中欧班列的发展初期培育市场是必要的,但随着开行线路不断增加,各个城市补贴策略的力度不断加大,不利于中欧班列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中欧班列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因为中欧班列能不能持久开行,取决于其发展模式能否真正走向市场化。但目前,不少地方为开行中欧班列进行补贴策略,为此,国家发改委正在对全国20多条中欧班列线路的地方财政补贴问题进行调研,以规范市场环境,减少城市间不良竞争。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姜超峰也认为,补贴策略不可持续。应尽快落实班列运营协调机制,国内外都要协调,规范中欧班列产品、减少恶性竞争、缩短补贴策略的时间,建设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要让中欧班列开行常态化,把好出口产品质量关,不让伪劣商品搅乱市场。
事实上,中欧班列仍是市场行为,终归要回归市场。所以,中欧班列终究还是需要摆脱补贴的困境,对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是中欧班列必须跨过的坎。随着近几年班列常态化开行,物流成本不断降低,货源也逐渐稳定,补贴策略必将逐渐消减,也许,整合资源、科学统筹,强化市场主导和运营管理才是中欧班列的未来趋势。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转载须联系授权。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