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篇《爸爸,别再做物流了,好吗?》的文章看哭百万物流人,文中的小姑娘哭诉道:“我不要新衣服,我只要爸爸。我希望不要有那么多人买东西,因为那样爸爸才可以好好休息。”看似微不足道的想法,却成为物流人儿女的奢望,也让大多数读者瞬间泪崩。
事实上,近几年,物流业一直都处于蹒跚前行的状态,不停地在变革、不停地被调整。其中,行业竞争加剧、投资经济环境恶化、恶意低价竞争严重、物流成本不断上涨,长期低利润“虚火旺”的现状,致使很多物流企业、物流人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理解片面
谈及物流业,人们以前的印象往往是快递员和货车,或许还有港口码头的大集装箱和仓库中一层又一层的货物。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以上所述的景象均属物流整个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但远远不是物流的全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产品从生产到售出,经过这样的一个链条: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那么整个供应链上涉及的所有对象和活动都在物流领域的范围内。简言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
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物流业无处不在,不仅联系着千家万户,还维系着国计民生,尤其是在大家看不见的运作流程背后,物流业更是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当下,物流业虽被定调为朝阳行业,却也常常被社会大会误解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行业。也许之前大家从来没有关心过,每天翘首以盼的快件到底是怎么“穿越山和大海,又穿越人潮人海”达到我们身边的。
其实,它的每一步都不简单。
起早贪黑,却遭人白眼
大部分的物流从业者,不是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的老总,而是默默无声,不可或缺的路人甲、配角乙、炮灰丙……他们都在为物流行业做着贡献。
他可能是物流司机小李,开着一辆小面包车,穿越多条复杂路段,抵达2-3个小区,负责多个网点的运输,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
“小李”们说,这些都能忍,“可风里来雨里去,却常遭人白眼。没人把做物流当作长久职业,都是在城市过渡的谋生出路罢了,除了时间相对自由、进入门槛低,没有其他可以让人留恋或者有成就感的地方。”
这期间,“小李”们的同事走了一拨又一拨。
不过,留下来的“小李”们坚信,物流虽然是个苦活累活,但能咬着牙干上物流这一行的,都是脚踏实地的人,实实在在的在用自己的双手挣钱。
很多部门都在管,却也都不管
“爷爷奶奶多。”提及物流业的政府监管问题,业内人士无奈地透露,“物流行业有‘多头管理’的现象,也就是说,很多部门都可以管。”但奇怪的是,往往出现“有利益时都管,出现责任事故时,却都不管”的现象。
另有观点称,有的省市的相关部门负责拟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等,有的部门负责物流企业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资质核准,另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拟定加快物流业发展政策,还有部门负责审核颁发物流企业营业执照……
但出现问题时,上述各部门之间却相互博弈,甚至各有说法。整个物流行业就相当于处在“没人管”的状态,因为大家都管等于谁也管不了。
执法随意,罚款理由层出不穷
在运输途中,货车司机每次被罚款都摸不清头脑,因为罚款的理由实在是五花八门。
有网友表示,“车身不干净会被罚,驾驶室内堆了杂物会被罚,明明没超重可还是被罚。”“有的货车在车身上焊根铁棍,路政说这算更改车型,一罚就是3千。”还有网友表示,“车身不干净甚至是驾驶室不明亮,城管说影响市容市貌,一罚就是好几千。”“反光贴不合格、方向贴反了、颜色不正确。”更有网友戏谑,“交警、路政查车的自由裁量权极大,有些地方更是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而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是,不同地方还有不同的罚款标准,这让货车司机们情何以堪?
另外,对于货运环境来说,“治超”原本是好事,有利于司机驾驶安全,也能提供一个更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但同样是超载,有从业者称,交警叫“超载”,最低罚200元;路政部门叫“超限”,最高罚3万元;城管叫“超重”,最高罚2万元;运管叫“超越许可”,最高罚款1万元。而且这些部门的罚款互不相认,只能叠加,最后还是苦了货车司机们。
运费低,油费高,人力贵
物流运输包括了过路、过桥费、燃油费,审车、验车、政府管理费,土地成本、办公场地、
人员管理成本,以及垄断和不公平竞争造成的支出等。这一切,导致物流行业的成本居高不下。
“要想开物流公司,首先要想好是否熬得过亏损期。”业内人士说,过去租个仓库、买辆大卡车,会开车的司机都能做物流运输。现在却不同了,租房成本提升,物流运营场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车辆、工人的人工成本也提升了,物流行业已经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起”的。
此外,物流企业大多是租赁生产场地,可市场外迁往往造成场地租赁中断,寻找新场地及租赁费用又加大了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同时,货物的集散时间成倍延长,油耗成倍增加,物流企业需要投放更多的运力集结货物,成本总体在上升。
从前关系型、资源型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人员管理、土地、燃油运输和人力成本增加,企业雪上加霜,再加上移动互联和智能物流的冲击,物流行业竞争加剧。
全年无休“忘记”亲情
每到中国农历新年的来临,中华大地就会迎来一波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即返乡潮。各行各业忙碌一年的人们多数都选择与家人团聚,送冬迎春。但平凡辛劳的物流人,为了满足消费者节日期间包裹收发的需求,很多都舍弃过年假期,持续奋战在工作岗位上。
据了解,目前,物流企业的一线员工95%都是农民工,不休息就意味着不少农民工不能回家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回家团聚原本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如今,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春节期间物流人还是要坚持骑着那破旧的电动车,驮着一大堆的货,挨个把货物送到大家手里。
试想一下,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大家在温暖的家里和家人吃着团圆饭的时候,物流人却依旧在奔波。他们同样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而且他们长期背井离乡,比城里人更加渴望与家人团聚;他们一年忙到头,吃够苦,受过累,到过年却还不能回去感受一下家的温暖?弥补一下没有长时间照顾父母的遗憾?
换言之,就是万家团圆的时候,物流人却在独自奔波忙碌,无论是物流人还是其家人,想必都会伤心黯然。人有七情六欲,物流人却无法利用唯一的春节和家人团圆,甚至“全年无休”,一年四季天天都在为消费者服务,从而“忘记”了亲情、“忘却”了家庭和亲人。
撑起“双11”狂欢的背后人
自2009年开始,每逢“双11”的深夜,剁手党大军就呼啸而来,他们“攻城略地”,扫空购物车后心满意足地沉沉睡去。北京、香港、台湾,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漠河、长岛、珠穆朗玛……剁手党遍布全球,战利品如山堆积。
继而,“双11”开启的同一时间,在黑夜、在晨曦、在雨雪、在雾霭,在仓库、在城市、在农村、在路上……有一支默默的大军,在努力前行,数百的万快递小哥和物流人开启了他们的“争分夺秒”模式。
因为快递小哥和物流人知道,接力棒一旦拿在手上,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战争”。但其实“双11”的业务量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工作人员的数量远远跟不上包裹增长的速度。于是乎,他们加班加点,不眠不休;他们来不及喝水,顾不上吃饭;甚至网管、客服为了支援前线,也加入了操作员队伍。
在“双11”过去不过12个小时、24小时的时间里,就有很多剁手党被敲门叫醒,并惊呼快递速度难以置信。而这背后,是大数据和黑科技的功劳,是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协作,更是快递小哥和物流人的辛苦和荣耀。
砥砺前行
虽然曾经的物流仅仅是一辆车、一个人、一车货,但是,行走在路上,这就是物流人的全部……
虽然物流做起来艰难异常,风里来雨里去,但是,看到消费者满意的笑容,依然有很多人在坚持……
虽然物流这个行业很辛苦,也还不那么高大上,也还面临着“小、散、乱”现状,但是,它仍然被很多人看好,依然坚信它可以被改变……
虽然有人放弃,但仍然有很多物流人为了更美的明天前仆后继……
这就是物流,一个可以将服务做到极致的行业!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转载须联系授权。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