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分享到:
设为主页 | 联系我们
会员城市:
 资讯中心 > 物流资讯
内部人:广东邮政已处吸收合并的“过渡期”
发布时间:2015/4/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邮政系统改革要有大动作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8日在其官网发布《吸收合并公告》称(以下简称公告),拟与31个省邮政公司进行吸收合并。仅仅过了一天,昨日,广东省邮政公司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该公司已经处于吸收合并的“过渡期”了,为配合此次吸收合并举措,广东邮政还专门成立了项目组。
  吸收合并动作早已展开
  据了解,此次吸收合并主要涉及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共31家省级邮政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以上企业进行了内部决议,并经财政部批准后进行的。
  “此次改革是将各地的人权事权财权收回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合并完成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承继合并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31个省邮政公司各自拥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和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而31个省邮政公司的债权债务则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全国各省新设的分公司相应承继。简单来说,此次吸收合并意在消除各个省公司独立法人的资格,将邮政体系的“母子公司”的形式转变为“总分公司”的形式。根据公告,合并完成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存续,31个省邮政公司注销。
  具体怎么样吸收合并?合并后会达到什么效果?对于更细节的问题,截止到南都记者发稿时,中国邮政集团暂时还未回复。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虽然公告8号才发布,但吸收合并的动作早已展开。广东省邮政公司一位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该公司已经处于吸收合并的“过渡期”了,在接到集团下发的合并通知之后,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进行工作,但具体的合并细则还不清楚。
  “母子公司”变“总分公司”
  与31个省邮政公司进行吸收合并,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意欲何为?如果成功实现合并,对于邮政系统而言,又会产生什么效果呢?中投顾问高级顾问刘建修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彻底由原来的“母子分公司制”改变为“总分公司制”这一举动,可谓是其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步。一旦成功,各省份邮政公司此前拥有的独立经营权将一去不复返,而变成中国邮政集团的各地分公司。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向南都记者表示,邮政企业在政企分开改革后,一直遗留一个问题,就是中国邮政集团和31个省级邮政公司,在许多方面不像母子关系,而像兄弟关系。对要发展快递和物流业务的中国邮政集团来说,31个省级公司营收不同,块头不同,但级别却相差无几,难免部分省级公司拥兵自重,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和物流栓塞以及资源浪费。此次吸收合并,意在改变这种局面。
  “中国邮政集团此次资源重组,将实质性地确立集团公司和省级公司的母子关系,利于在统筹管理上实现全国一盘棋,在物流资源上实现全国一张网。”他预计。
  把握区域市场灵活性是巨大挑战
  中投顾问高级顾问刘建修表示,国家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快递行业前景可期以及民营快递公司强大竞争力这些都是刺激邮政系统改革的背景和动力。相比国企,民营快递公司素来在预判市场发展、发展战略方面都较早一步,因此盈利能力较强。国内邮政系统在国有企业弊端之下,各地经营不均衡、各层员工积极性不足,因此中国邮政集团改革之后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及把握各区域市场灵活性是较大挑战。
  南都记者查询了国家邮政总局发布的2014年全行业的数据,有意思的是,函件和包裹同比都下降16%左右,只有快递业务是增长的,且增了53%。对此杨达卿表示,信函业务主要为邮政企业承担的普遍服务业务,邮政有专营权。而包裹业务是竞争性物流业务,非邮政专营。他表示,在民营快递和物流企业,以及外资物流巨头夹击下,中国邮政集团的快递业务被顺丰和通达系企业大幅抢占,而在物流市场又被德邦、安能、荣庆等物流企业争食,市场空间被挤压厉害。因为自身结构没理清,市场开拓停滞,2013年底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也在IPO门外撤回。随着民营快递及物流企业融资加速和发展壮大,邮政企业在物流市场如果不及早改变,未来更难翻身。
上一篇:城市共同配送将试点 开启无锡城市货运配送
下一篇:泸州8家企业入选省物流行业50强
活动发布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物流节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
2022亚洲物流双年展

展会时间:2022年6月30-7月2日
展会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支持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交通运输部
    海关总署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联合主办:慕尼黑博览集团
支持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举办地政府支持单位:
    厦门市商务局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

承办单位:
    北京界上传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物流时代周刊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特别协办单位: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航运物流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多式联运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一带一路分会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务周刊
    物流+网
    北京界上供应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社团支持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中国铁道学会
    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
    中国船东协会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办公室
联系人:陆 莉            
邮箱:luli@jscmjt.cn
电  话:010-58678927


分会服务

建立城市物流合作体系。

建立城市物流运输网络。

建立城市物流信息网。

建立城市物流国际窗口。

建立城市物流产业资金支持体系。

建立城市物流统一市场体系。

建立城市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城市物流联席会议制度。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秘书处    京ICP备14016074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号时间国际大厦A座5F 邮编:100028
联系电话:010-58678316 

电子邮箱:631398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