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分享到:
设为主页 | 联系我们
会员城市:
 资讯中心 > 高端视点
沈阳市:2013物流业将更稳健增长
发布时间:2014/5/19 来源: 作者:

文/沈阳市发改委经贸处  汤筠伟、张海山

  2012年,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沈阳市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应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力推动重点物流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全市物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运行效率显著提升,为全市“稳增长、促振兴”,加快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2012年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主要特点
  1.物流业增加值持续攀升。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实现274.9亿元,比上年增长9.1%,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2.货运总量增长较快。全市铁路、公路、航空货运总量达到21719.6万吨,比上年增长11.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其中:铁路货运量实现456.4万吨,比上年减少9.5%;公路货运量实现21259万吨,比上年增长12.5%;民航货运量实现4.5万吨,比上年增长5.2%。
全市铁路货物周转量达到2361716万吨公里,增长9.0%;公路货物
周转量达3325522万吨公里,增长14.9%;民航货邮周转量达8417.8万吨公里,减少0.2%。
  3.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12年全市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实现35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2%,位列服务业14个行业中的第2位。
  4.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2年以来,铁路、公路、航空场站和货运枢纽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哈大客专建成通车,新沈阳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已开工建设;一、二环及三环部分路段、七朱公路已经通车,四环快速路全线贯通,沈阜开发大道、沈抚二号公路等工程进展顺利;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主体完工。各类物流集中发展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标准建设的专业物流设施、设备比例明显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5.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沈阳综合保税区获海关总署验收通过。润恒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储股份辽宁物流产业园、招商局物流园、中外运增资扩产项目、安得物流园、上海宇培集团宇航物流中心、中储股份辽宁物流产业园、中国外运华晨宝马物流配套服务项目、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接连启动,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物流集中发展区加紧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力度空前,中铁集装箱中心站、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宝湾国际物流园、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园等一批项目正在包装、洽谈和开展前期工作,为全市物流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存在问题
  回顾2012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服务和支撑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
  1.物流业运行效率偏低。从宏观上看,虽然物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产业集中度不高,中小型企业和从事单一业务服务的企业居多,大型企业和从事一体化物流服务的企业较少,资源配置分散,社会物流高成本运行;从微观上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自动化作业程度不高,缺乏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渠道和平台,市场响应速度慢,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2.市场供需结构失调。一方面,传统运输、仓储、货代市场趋于饱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高端市场正处于培育期;大型制造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释放生产性物流业务的步伐缓慢。另一方面,提供低端服务的物流企业盲目发展,增值服务和差异化服务水平低导致无序竞争,经营惨淡;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目标市场与合作对象;而专门为三方物流提供规划、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等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目前在沈阳市场认知度较低。
  3.规划工作有待提高。一些领域和地区没有依据《沈阳市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相应的规划。部分地区虽然有相关规划,却对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占地面积等缺乏具体规划方案。尤其在物流集中发展区的建设上,仍缺乏科学细致的规划作为基础和依据,产业割裂、分散,功能单一、孤立,重复招商、建设的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物流规划体系亟待完善,产业规划需要与相关规划进一步协调衔接,园区规划的专业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2013年物流工作安排意见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沈阳的全运之年,继续做好2013年全市物流工作,对于构建适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体系,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提供服务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全市2012年物流业发展实际情况及2013年外部形势变化,虽然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总需求不足的双重影响给全市物流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但也是迫使全市物流业整合市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的机会。我们判断,2013年全市物流业将保持更为稳健的增长态势,全年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2%左右的增长。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稳增长、办全运、惠民生、抓党建”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物流中心城市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沈阳市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物流业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以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为突破,整合市场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空间布局,构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加强规划指导,注重统筹联动。统筹各区县、城乡物流协调发展,做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协调和衔接,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市区两级要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物流业的发展,防止无序发展、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2.创新管理机制,合力谋划发展。在现行物流业相关行业管理体制下,建立协调议事机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壁垒,集中行政资源形成合力,重点研究解决当前全市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突破体制和政策设施瓶颈,构建和谐顺畅的发展环境。
  3.整合现有资源,坚持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积极推进物流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合理化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经营,努力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重点任务
  1.推进重大项目。七大物流集中发展区和重点物流园区(中心)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园区管理机构和基础设施等软硬件建设,为物流相关企业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全力推动重点物流项目开(复)工建设,业务主管部门要主动指导帮助项目单位统筹开展前期工作和办理各项手续,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市区两级要加大对骨干性、节点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发展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加强公路、铁路、民航、轨道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和转运设施的衔接、协调和配套。
  2.扩大市场需求。大力推广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工程,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培育连锁经营、城市配送和电子商务市场,引入具有行业支配地位企业,为高端业态在沈阳市发展抢占先期优势。
  3.完善规划体系。要高度重视《沈阳市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强化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合理安排和把握各阶段任务的时间节点,年内要对规划中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系统调度和检查。各区县,尤其是物流集中发展区所在地区,没有物流园区规划的,要结合本地区主导产业、区位资源等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物流园区规划;已经完成规划制定的,要重视与《沈阳市物流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以及土地、交通等规划的衔接工作,把具体工作落实到工作方案和行动中。
  4.增强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为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
  (四)对策措施
  1.落实物流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物流联席会议集中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确立物流联席会议制度在研究全市物流发展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研究制定部门和地区分工方案,明确相关部门和地区工作责任;建立议事决策机制,研究协调解决涉及全市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信息交换、协调沟通和监督考评制度,促进物流各相关行业和地区在统一部署下,协同配合,健康发展。
  2.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完善全市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相关部门和地区要按照国家各部委出台的政策或者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意见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在税收、土地、便利通行、企业改制重组等方面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全市形成有利于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3.发挥财政性资金引导作用。积极组织和帮助物流企业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引导和扶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开展增值服务、拓展市场业务,参与市际、省际乃至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强和改进物流项目市级服务业专项资金申报和评审工作,资金支持要逐渐向物流节点设施和集中发展区内的项目倾斜。对于列入市级以上规划的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必要时可考虑给予融资担保或安排预算内建设投资,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给予有偿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4.夯实基础性工作。加大对基础性工作的筹划和投入。认真组织实施全市物流企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和2007年以来物流项目(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摸底调查工作,切实摸清全市物流产业底数和业态分布情况。着手研究建立全市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工作体系,为准确把握物流业发展情况,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重视物流人才工作。采取职业教育、定向委培、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加快物流实务和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任命、挂职、聘用、合作、采购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建立全市物流人才数据库,为沈阳市储备一批物流领域的专家型人才。
上一篇:物流园区直面转型升级
下一篇:唐山努力建设国家一级物流节点城市
活动发布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物流节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
2022亚洲物流双年展

展会时间:2022年6月30-7月2日
展会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支持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交通运输部
    海关总署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联合主办:慕尼黑博览集团
支持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举办地政府支持单位:
    厦门市商务局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

承办单位:
    北京界上传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物流时代周刊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特别协办单位: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航运物流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多式联运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一带一路分会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务周刊
    物流+网
    北京界上供应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社团支持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中国铁道学会
    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
    中国船东协会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办公室
联系人:陆 莉            
邮箱:luli@jscmjt.cn
电  话:010-58678927


分会服务

建立城市物流合作体系。

建立城市物流运输网络。

建立城市物流信息网。

建立城市物流国际窗口。

建立城市物流产业资金支持体系。

建立城市物流统一市场体系。

建立城市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城市物流联席会议制度。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秘书处    京ICP备14016074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号时间国际大厦A座5F 邮编:100028
联系电话:010-58678316 

电子邮箱:631398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