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年的临近,我国迈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门槛,步入具有规模的高质量消费时代即将成为现实。其实,近年来电商和快递的超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已经预演了这种高质量消费下的商贸与物流的联动发展。因此,更大规模的贸易与物流时代的到来水到渠成。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自打开国门以来,我国超级规模的人口红利和压抑的发展潜能得到极致释放,并充分利用沿海港口及周边地区低廉的物流成本、较高的物流效率和广阔的产业布局空间,实现了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抓住了2001年加入WT O后经济全球化这一机遇,创造了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二、消费总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发展新格局,我国也因此实现了以占据国际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向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阶段转换的历史性跨越。
在出口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由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和适应国际海权规则等原因,我国的物流业更多只能在国门之内发挥作用。在此背景下,虽培育起了位居世界前列的远洋海运力量,但在国际贸易和供应链层面,我国仍处于低端状态, 难以染指高端贸易、结算和全程供应链服务。
在这个阶段,我国物流业规模虽不断扩张,并形成了世界最为庞大的物流市场,但受生产和贸易端利润微薄的制约,我国物流业总体利润水平与发展质量并不高,且物流业总费用与GD P的比值也居高不下,这对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组织方式变革构成了巨大障碍。
在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持续提升,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关系开始此消彼长之际, 以电商网购为代表的企业率先捕捉到这种潜力需求,并以贸易、结算加物流网络化服务的产业链整合方式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在电商与快递联动发展中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各方将此仅当作贸易方式创新的拉动效应来认识其发展。而现在看来,其真实情况应是内在需求的释放时代已经来临,因此各方须精心应对。
内需的满足来自于两个市场的整合,一是国内供给市场的整合。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内需的物流组织模式的改变,形成全新的产业布局与供应链组织方式,以寻求类似以出口沿海港口为主导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物流环境,构建网络化、智能化国内高质量物流网络系统。这是具有规模和效益的双重前景的市场,物流企业必须打起精神进行产业布局、适应性调整运作模式,实现物流业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二是国际供给市场的拓展。巨大的国内市场消费受我国产能提升、资源供给的约束,导致我国不得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从国际市场获得自身所需产品。作为国际最大的买家,如今我国或将延伸国际贸易产业链,并以国际供应链为角色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陆路获取资源的路径,物流企业须抓住这一全新的物流转型升级发展历史机遇,改变传统的出口型落后物流模式,并向全产业链进口型国际供应链物流模式转型。
《物流时代周刊》独家专稿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
|